1月16日,由中国税务报社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发布会暨税收政策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报记者根据速录编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与读者分享。
中国税务报社社长卜祥来:看点很多 热点不断
由中国税务报社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全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活动,从2001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16届了。经过16年的努力,全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活动已被逐步打造成为税收宣传工作的知名品牌,成为除报纸本身以外的又一个普及税收知识、宣传税收法规、引导涉税舆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力地发挥了《中国税务报》的税收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税收在筹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税收合作,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在国际税制改革和国际税收征管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相应,社会公众对税收的重视度、关注度和敏感度也越来越高。2016年的中国税收领域,大事多、热点多、亮点多。营改增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fta大会成功承办、金税三期全面上线、国地税合作深入推进、便民办税持续优化、《环境保护税法》表决通过等等,件件都是事关深入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大事,件件都是拨动社会公众神经的要闻。在2016年十大税收新闻评选中,为了评选出真正能够代表主流民意的年度税收“大”新闻、“硬”新闻,我们和往年一样综合运用了评委投票、读者投票、网上调查等各种形式,广泛听取财税专家、税务干部和纳税人读者等各方意见,努力做到评选活动受众广泛、过程公开、结果权威。
希望媒体朋友积极关注本次新闻发布会,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坚持正面引领,正确解读,宣传好2016年十大税收新闻,为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的税收舆论环境,为深入推进中国税收现代化贡献宝贵力量。
刚刚闭幕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盯税收现代化目标,对2017年的税收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在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决胜之年,2017年的税收工作注定看点很多,热点不断。我们将持续做好年度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活动,争取做得一年比一年水平更高,一年比一年效果更好。我们期盼媒体朋友在2017年里,一如既往地关注税收工作,支持税收工作。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 主任、教授 刘怡:充分认识税改对公众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减税5000亿元”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是理所应当的。营改增是全国税收领域里的一件大事,我也亲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营改增后取得的课题费应缴纳的税收有了明显下降。我在研究当中经常涉及营改增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使产业间形成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加上金税三期上线运行,将共同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现代化;另一方面,营改增过渡方案中确定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间税收优惠竞争的加剧,未来两三年内应予以适当调整,同时注意预防此种竞争可能带来贫富差距的加剧。
2017年,中国制造业在成本竞争和质量竞争上依然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同时要考虑特朗普上台以后实行减税政策可能给世界各国税收政策带来波动。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公开化对国际税收政策方向调整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税制改革带给公众的影响日益深刻,价税分离将导致人们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对税收数据的公开透明度要求将越来越高,税务机关肩负的宣传责任也将越来越大。希望财税部门能够不断提高税收数据的透明度,在做到依法征税的同时,让纳税人知道自己缴纳税款的去向,公民有纳税的义务,自然应享有知情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教授 朱青:科学地看待我国宏观税负
最近媒体有许多关于税负的讨论,特别是有人提到中国的宏观税负已经高达39%,这是没有依据的。
税负高低是相对的,要有一个比较。国际上比较税负高低一般采用宏观税负指标,即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口径,这里的税收收入也包括社会保险税或缴费的收入。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30%~47%,如2015年加拿大为31.9%,德国为36.9%,挪威为38.1%,法国为45.5%,丹麦为46.6%。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15年中国各项税收收入为12.49万亿元,社会保险缴费为3.38万亿元,加起来约为15.87万亿元,约占到当年调整后gdp的23%。即使把铁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发展基金收入等政府性基金加上(除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国2015年的宏观税负最多是24.7%,怎么也达不到39%的水平。
并且,分析一国的税负轻重,不能仅看宏观税负,还要看其政府的收入结构,特别是看政府对债务融资的依存度。像美国和爱尔兰这样的国家,宏观税负相对较低,但政府大量发债,实际上是把政府的财政负担更多地转嫁给了后代纳税人。
税务总局科研所所长 李万甫:税收要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2016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是税务机关在全面推进税收工作中10个带有标志性的重大新闻,反映了税务系统全面落实中央统一要求、强化税收征管的10个方面,也展示了中国税收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这10个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税制改革和立法类。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环境保护税法》通过、绿色税收等税收关键词进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资源税改革全面实施属于这一类。《环境保护税法》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税收法律,意味着新形势下税收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影响深远。第二,国际税收领域类。g20杭州峰会和第十届fta大会成功召开属于这一类。这两个会议在中国召开,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税收治理的关注。第三,税收征管类。深改方案实施、金税三期工程竣工、多部门推出守信纳税人联合激励措施和纳税服务再升级属于这一类。这三类新闻各有亮点,非常具有代表性。
对于未来的展望,我想谈两点认识:第一,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2017年,落实各项改革的压力较大。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税收方面也要有新的作为来帮助实体经济发展,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税收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趋势,有效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关注国际税收形势。特朗普上台之后,他的税改计划在美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下很容易通过,他提出的降税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领域。这会不会引起全球性的减税浪潮?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该如何考虑和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美国对制造企业的强制回流措施也可能会引发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全球重新部署,势必影响这些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财经报社总编辑 苗福生:评选过程就是温故知新
我是第二次参加全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活动。在候选的22条新闻中再选出10条新闻,并且广泛动员社会大众通过网上进行评选,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税收工作的大推广、大普及。
新闻评选,重在普及。税收政策之所以成为新闻,因为政策本身重要。评选过程就是温故知新,就是对一年政策的再解读,再推广。评选出的十大税收新闻,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均比较精准地反映了2016年税收政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迎难而上、精准发力与扎实推进。每一条新闻均耐人解读,每一条新闻背后均有政策制定者现实与长远的考量。
税收作为经济领域中的一门独特专业,单独就一条、两条新闻来看,相对于2016年的国家改革进程而言,相对于众多的更为吸引眼球的社会新闻而言,可能不那么显眼。但是,将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的新闻放在一起,就显示出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一环紧扣一环的战略设计,2016年十大税收新闻正是这些重要环节的真实记录。
税收政策与国计民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政策高度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些政策本身就是全社会关注的大新闻。熊彼特将现代国家称之为“税收国家”,站在现代国家这个更高层面来理解,中国的税收政策普及与税收理念的普及,任务非常繁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税收知识普及、税收观念的推广,仍然处于一个启蒙阶段。作为财税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媒体,我们需要创新手段,讲好故事,将现代国家的税收观念,通过一年一度的新闻评选等活动,向社会普及。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光。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教授 樊勇:精准减税费和征管法修订是今年热点
就全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综合税负排名的问题。近日,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关于全球企业税负情况的报告,称2016年中国企业总税率为68%,排名在世界第12。这个综合税负指标是世界银行工作组假设了一个从事传统人工密集制造业的中型民营企业,根据实际税费规定推算出来的。从方法上看,这个算法并不是严谨的学术方法,数据和抽样本身的代表性就有限,因此结论从总体上就不严谨,更不全面。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总体上中国实行的是减税的税制改革方向,这不论是从流转税还是所得税改革都能看出来。众所周知,世界制造业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东南亚,一两家企业转移到美国不是大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
第二,关于2017年财税改革热点问题。财税改革反映在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两方面。从税制方面看,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不管是税还是费,都会体现一个“减”字,关键是如何准确理解“减”,如何实现“减”,尤其重要的是让民众和企业充分体验到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民众与政府能够在财税改革问题上形成更多共识,除了做好扎实的前期研究准备外,更要做好舆情引导和客观宣传。今年的“减”并不是财政政策趋势的调整,更不是政策拐点,是具体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财税改革的部署,要总结前期经验,更加精准地落实“减”。简单的减税措施,如直接降低税率,扩大税收优惠范围,效果并不一定能起到预期效果。如增值税税率,享受6%税率的企业,看上去比17%的税率负担轻,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由此产生进销项倒挂现象,一些税负反而不能转嫁。财税改革不仅要在宏观层面讨论,更要关注企业微观层面,尤其要重点关注具体税制要素的设计。现在我们已经注意到,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都已开始运用企业微观数据开展税收分析,为税制改革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不管什么税制改革,征管问题始终绕不开。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2017年可能会有突破,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推出后,怎么宣传解读,怎么顺利推进,怎么更好地推出实施细则,都需要大家积极关注和参与。上一次税收征管法修订还是2001年,这次修订从内容和意义上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税收征管格局,这应当说是财税改革领域很重要的一个事件。
深圳湾科技公司财务部 部长 蒋晓军:双创企业发展需税收优惠支持
作为产业园区开发商和支持双创活动的产业园区运营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营改增政策和涉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很深的感受。自国家大力支持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助推小微创业企业成长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两次扩大、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等,极大促进了双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也为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促进设备更新,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了广阔空间。
新的一年,建议提高小微创业企业的增值税免税额度,扩大税收优惠范围。针对建筑、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按一定比例扣除土地价款中的拆迁补偿费和配套设施费。考虑到建筑施工企业很大一部分结算属于人工成本投入,无法取得进项税,建议增加人工成本的扣除选项,按一定比例、一定限额扣除进项税,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适当为高新科技领域的创业企业建立减免期限更长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快自贸区、中关村等试点实验区域的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向全国推广的进程。
来源:中国税务报
编辑:胡芙